中国经济观察网: 新闻频道 > 医疗 > 正文

数说援沪战疫中的河南力量

分类: 医疗

2022-06-20

大河健康报记者 王嘉译

“大风起兮云飞扬,红旗猎猎归故乡。”

5月25日上午,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援沪医疗队总领队周勇在机场的深情汇报引发全网正能量热议。

4月3日进驻上海以来,河南援沪医疗队先后共有2074名队员征战上海抗疫一线。

奋战52天!河南援沪医疗队完成上海张江方舱医院和10家定点医院救治11651人的救治任务,2636人次的医疗转运任务,129.9万管的核酸检测任务。

从6个月的婴儿到102岁的老人,河南援沪医疗队收治的所有患者全部康复出院,无一人死亡。

一颗颗温暖赤诚的心、一串串生动鲜活的数字,将点点星光汇聚成守“沪”的河南力量……

01

数字一:5个“最”

堡垒无言,凝聚强大力量;旗帜无声,鼓舞磅礴斗志。

52个日日夜夜,河南医疗队员全员24小时待命,他们用最“精”的资源,最“快”的速度、最“韧”的劲头、最“暖”的情怀、最“拼”的作风,全面实现了“援沪打胜仗、医护人员零院染、住院患者零死亡”的出征目标。

4月2日下午,接到作为河南省援沪医疗队总领队带领队员驰援上海的任务时,周勇正在信阳执行疫情处置应急指导任务。

“从南阳、驻马店、信阳,再到上海,马不停蹄地从一个战场转战到另一个战场。”周勇说。

与此同时,全省三甲医院接到了来自河南省卫健委发出的动员令。

数小时内,1511名来自省直七家三甲医院的队员们集结完毕准备出发。

4月3日下午,河南援沪医疗队抵沪。随后抵达的还有河南援沪检测队、河南援沪转运队、河南援沪中医队。

“每一支分队都由一名院级领导带队,作为分队队长,每一个分队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小规模的战斗单元,来之即战。”周勇介绍。

02

数字二:“12345”工作体系

“定点医院接收的患者大多数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身患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基础疾病,合并新冠肺炎后转危重风险非常高,救治难度高、压力大。”周勇说。

医疗队不断健全工作制度,提出了组长负责机制、每日晚交班制度、问题清单机制、督导闭环机制、健康监测机制等,让工作规范有章可循,得到了同行们的点赞。

在周勇队长的带领下,河南援沪医疗队结合自身优势,逐步打造出“12345”工作体系。

  • 1 即明确一个工作目标:牢记省委省政府的嘱托,圆满完成援沪医疗任务,实现“打胜仗、零感染、零死亡”的目标;

  • 2 即实现两个融合:把基层党建与援沪医疗工作相融合,把医疗队工作与上海防控大局相融合;

  • 3 即发挥三个作用:发挥医疗队临时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各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 4 即做到四个亮明:党员和队员人人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亮作风;

  • 5 即做到五个坚持:坚定坚持就是胜利的信念不动摇,坚持既定的工作目标不动摇,坚持服务大局、加强协作的工作思路不动摇,坚持精心治疗与人文关怀同步推进的工作方式不动摇,坚持党建引领、示范带动的工作方法不动摇。

    河南省人民医院医疗队在青浦区朱家角人民医院成立了老年患者专项诊疗小组,实施“一人一策”个体化诊疗方案,根据每位老年人的基础疾病不同,在治疗感染的同时也为老年患者量身打造一种更适合其疾病情况的全面化、精细化诊疗服务及护理措施,试行“多学科诊疗”模式,切实做好每一位患者的科学救治。

    河南省肿瘤医院医疗队设立心愿墙、能量加油站、给患者过生日、赠送特产、志愿者互助……及时运用正念冥想、个体辅导、叙事护理等方法,去帮助方舱患者缓解负面情绪、解脱心理困境;搭建了临时药房,完善西药药品通道和中药运输发放机制,打通患者用药的最后100米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疗队总体的治疗原则就是中西并重,配合耳穴、针灸等中医特色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优势的同时,重点关注危重患者和具有转危重高危因素的患者。

    在其进驻的上海张江方舱医院创造了阳性患者平均转阴时间“3.91”天的优异成绩,用责任和汗水书写了河南中医人的优异答卷……

    03

    数字三:102岁

    在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建制接管了两个亚重症病区的医疗护理工作。

    在这里,队员们发现了一位特殊的病人。

    这位102岁的超高龄老人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为诊断入院,同时合并有高血压、阿尔兹海默症、营养不良、褥疮等多种基础疾病,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因为言语不利老人一直用高声喊叫表达疾病带来的痛苦。

    领队乔东鸽强调要高度重视病人病情,从医疗、疾病护理、褥疮护理、中医药应用、中医外治、饮食、心理等方面给予患者全方位照护。

    经治疗,老人的新冠病毒很快核酸转阴,精神、心理状态明显好转,能与医护人员进行表情、手势、简单言语等沟通,从原来的对医护人员抵触到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治疗,身心都得到了全面康复,于5月19日达到出院标准正式出院

    04

    数字四:上班单程90公里

    队员们的驻地分散在10多个宾馆,覆盖上海的各个区域,很多医护人员上班单程要坐车90公里往返至少要4个小时

    “咱们河南人骨子里有一股拼劲儿,迎难而上!”周勇激动地说。

    来上海月余,为了缓解队员们的思乡、思亲之情,周勇安排各个分队上报队员或家人是否有异常。没想到的是,催促了好几次,竟无一人上报。

    后来得知,医疗队里出现大病小病的队员有百余,尿路感染、口腔溃疡、麦粒肿、感冒、洗消液过敏等身体不适,但都轻伤未下火线,努力调整状态,坚守在各自岗位上。

    有的队员因糖尿病、高血压,在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出现轻微脑梗……身为大白,他们真的很“拼”。

    05

    数字五:200余封感谢信

    感谢信:

    “我父亲坐在轮椅上,耳朵背,听不清声音。医生们询问病情时总是俯下身,凑近我父亲。要知道这是很有风险的,但医生们没有把个人安危放在首位,而是以治病救人为己任……感谢你们,派遣了这么好的医护人员;感谢你们,逆行驰援,‘豫’心守‘沪’,疫情终将过去,但这份恩情,我们上海人民永远铭记在心。”

    “我75岁,那天凌晨入院,身边没有陪护,是你们治愈我,温暖我;离别在即,万千不舍,但还是希望你们能早日与家人团聚,豫沪深情天长地久!”

    “你们守护了万千患者的健康,却唯一照顾不了自己的家人......上海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我和妻子都是新冠病人,感谢照顾!没有人生来勇敢,但你们选择了逆风前行。”

    “不同时代孕育不同的英雄,你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上海感谢你们!”

    见字如面,队员们的每一个暖心善举,都温暖着、感动着患者。

    患者向河南援沪医疗队发来的200余封感谢信的背后,真挚地表达了他们对河南援沪医疗队的感谢,字字真心,句句深情。

    这些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真意切令人感动,同时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河南援沪医疗队队员们的工作日常、专业态度和奉献精神。


    来源:搜狐

    责编:梦怡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精彩图文

    新闻排行

    相关推荐

    精彩图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