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民生
2025-10-12
非遗,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瑰宝。随着社会快速变迁,“活下来”是许多非遗项目真切的呼唤。在陕西,一个个扎根生活的非遗工坊,与现代生活、时尚潮流和产业需求深度融合,用“非遗+”模式让传统技艺突破藩篱,让古老技艺真正“活”在当下、“火”在民间。 在西安市新城区中山门街道东三路社区,“妈妈岗”非遗手工坊让非遗融入就业创新实践。 手工坊系统开展盘扣等易学易制的非遗项目培训,将传统手工艺转化为可居家完成的订单任务,为社区居民搭建灵活就业平台。 陕西省大荔县羌白镇阿寿村至今保留着面花、刺绣等传统技艺和花苫鼓、跑骡车等古老民俗,2023年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受妈妈和姑姑的影响,王新丽从儿时起就对刺绣产生浓厚兴趣。心灵手巧的她传承了阿寿村一代代绣娘的“好针线”,借助非遗工坊让这门古老手艺焕发光彩。 记者:吴鸿波、赵英博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资讯来源: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也可通过邮件或页面下方联系我们说明情况,内容由发布者注册发布,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个人、组织不得利用平台发布任何不实信息,一切法律后果都由发布者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