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互联网
2022-07-20
近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根据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对6月网络谣言的特点和危害进行了梳理分析。6月份网络谣言总体呈现出教育领域和社会热点事件类谣言多发、季节性谣言明显等特征。
涉高考高招不实信息较为集中,部分谣言诈骗风险高。6月初,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如期而至,各地涉高考类话题成为舆论场新热点。“某地高考数学泄题”“父母失信会影响子女上大学”“付费可提前查分”等网络谣言趁虚而入。经查证,网上涉高考高招谣言多为旧谣新炒,别有用心者利用家长、考生们普遍存在的焦虑心理,编造所谓“命题专家”“内部指标”“百分百保上”等系列“话术”,其目的是骗取家长和考生钱财,每年都有家长和考生因此个人信息被泄露、钱财受损失,甚至贻误考生未来发展。
目前,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正在进行当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等待录取信息的急切心理,设置“招生陷阱”诱骗考生和家长。教育部提示,只有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的志愿填报系统填报志愿并且高考成绩达到报考高校录取分数要求的,才会被高校录取,切勿存侥幸心理、勿信不实传言,明辨诈骗伎俩,避免上当受骗。教育部特别提醒考生及家长,招生录取工作是严肃的,是公开透明的,所有录取工作都无需通过中介机构或中间人。对于招生中介机构或中间人的谎言,考生和家长应多了解招生政策和规章制度,要有“分数够了,谁也不用找;分数不够,找谁都没用”的基本认识,谨防上当受骗。
资讯来源:央广网
责任编辑:翠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也可通过邮件或页面下方联系我们说明情况,内容由发布者注册发布,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个人、组织不得利用平台发布任何不实信息,一切法律后果都由发布者自行承担。

















